当前位置: 首页   >  战役战斗库   >  东方战场   >  1942年
冀东地区反扫荡战役
又名:
冀东一号作战(日方)
时间:
1942.02.00 - 1942.12.00
参战国:
中国   vs.   日本
主要指挥官:

战斗序列:


战役介绍: TOP
       1942年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根据其“确保华北”、“利用华北人力物力”的方针和《1942年度治安肃正建设计划大纲》部署了对冀东等地“扫荡”作战。为了消灭冀东的抗日力量,占领冀东抗日根据地,摧毁抗日政权,进一步控制冀东,日军开展了“冀东一号作战”。
       日军对冀东区的“作战”分三期进行。4月1日至6月10日为“冀东一号一期作战”,成为第四次“治强”的主要组成部分。日军投入的兵力有:
       冀东中部、东部地区的第二十七师团、“治安军”17个团,冀东西部地区的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以及长城线附近的配合部队的关东军第九独立守备大队、伪满军第二十五混成旅等10个团,以上总兵力5万余人。4月6日,冈村宁次亲自到唐山、玉田、鸦鸿桥等地视察部署情况。随后即开始了对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疯狂的“扫荡”,以图“摧毁”根据地,“蚕食”基本区。
       对此,冀东抗日军民做好了充分的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准备。4月14日,冀东军分区发布反“扫荡”作战命令。自21日起,冀东各级武装在各友邻地区配合下,向日伪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战役出击。在热南之八路军各主力团,发起热南战役,先后拔除小白旗、马圈子、汤道河、亮甲店、桲椤树、榆树洞门等日伪军据点,破坏了锦承铁路和承兴公路,牵制了长城线上压向冀东基本区的日、伪满军,打击了日军的集家政策。乘胜开辟了都山以北、平泉以南地区,使热南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逼近了锦承路,并向路北发展,南与迁遵兴联合县联成一片。在基本区坚持的各县地方武装,遵照军分区的命令,向“扫荡”之日伪军展开了游击战。自4月25日至月底共作战20余次,击毙日军100余人,并攻克据点2座,毁北宁路一段,炸毁火车4列、桥梁4座,破坏了日伪挖沟计划。
       在一期作战当中,日伪军对冀东抗日根据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4月3日,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团政委刘诚光率队在甲山遭日军27师团第三联队一部等上千人合围,八路军坚持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刘诚光、二营教导员于禾(苏连存)以下200余人战死。4月18日,27师团与伪华北治安军各一部共4000余人对鲁家峪及附近地区发动围攻、洗劫达半月之久,205名抗日军民遇害,冀东军分区设立在此地的卫生处、供给处、修械所、炸弹厂、被服厂均遭破坏。
       为了收复被蚕食地区,打击敌人,军分区发起“复仇战役”,6月10日,冀东军分区司令部发布进行复仇战役的作战命令,决定动用12团2个营、13团1个营恢复基本区,13团另一个营在冀东西部,12团另一个营在遵化东北部,迁滦丰县基干队一个大队出击滦河东,另一个大队向北宁路南出击,7月,我军在赵店子袭击日军巡视团,击毙日军大佐高羽麻二,之后,又在干河草歼灭日军近1个中队,击溃伪军。至七月底,复仇战役胜利结束,共作战五十余次,攻克、逼退日伪据点10余处,破交10余次,收复了部分被占领的地区。
       复仇战役之后,日军为“确保冀东”,又将27师团主力从津浦线调回冀东,自8月1日至9月5日,进行了“冀东一号二期作战”。日军集中了第二十七师团主力、第110师团1个大队、驻蒙日军的坦克联队、1个山炮中队、汽车联队和伪治安军10个团、伪满军2000余人,总兵力3万余人,由铃木启久指挥,在冀东东部地区反复“扫荡”。冀东抗日军民再次投入了反“扫荡”斗争。到9月上旬共作战20余次,毙伤日军300余人,伪军150余人,生俘伪军400余人,缴轻重机枪13挺、掷弹筒9个、长短枪520支。在这次反“扫荡”作战中,又恢复了一批地区,其中丰玉宁300余村、迁滦丰100余村、迁滦卢70余村,并一度攻入唐山市内。根据军分区的命令,十二团派出一个连兵力和迁滦丰县基干队,率领群众数百人,于6月下旬的一天午夜,偷袭日军控制的唐山华新纺纱厂,在工人的帮助下,奋战3小时,夺取大布3000匹,安全返回根据地,对唐山各界群众鼓舞巨大,基本区反扫荡的形势也极大鼓励了新地区的开辟工作。
       1942年6月以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败,为了保证在华的占领,确保华北“兵站基地”,日军发起了更大规模的扫荡。“冀东一号终期作战”,自9月17日至11月15日,与五次“治强”同步进行,成为日军在冀东推行的五次“治强”的主要组成部分。冈村宁次指令在“准治安区”即抗日游击区,开挖“遮断壕”,构筑封锁墙和碉堡、据点,实行分割、封锁、“蚕食”;对“非治安区”即抗日游击根据地,施行“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妄图一举摧毁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9月21日,日军第二十七师团长原田熊吉到唐山亲自部署。用于这次“扫荡”的兵力,除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五旅团外,还有第110师团和第十二军的各1个大队、关东军1个联队,“治安军”和伪满军共24个团,连同地方伪军总兵力5万余人。自9月中旬起大举“扫荡”,东自滦河起,在南北宽20公里的正面,以拉网方式向西平推,然后进行“辗转剔抉”、“梳篦清剿”,寻找八路军决战。10月以后,则将重兵移向长城线,沿长城线构成三道封锁线,以此割断长城内外之联系。于此同时,热河的日伪军大肆扫荡,并全面推行“集家并村”,妄图摧毁热南抗日游击根据地。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共冀东地委作了正确的估计,决定地方干部和地方武装,要坚守岗位,领导群众、民兵开展反挖沟、反“蚕食”斗争;初期避免与敌决战,主力团转入外线机动位置,进行休整和开辟新游击区,留少数部队配合地方坚持基本区。中期,外线部队相机向敌后出击,以减轻敌军对基本区之压力;末期,部队以营为单位返回基本区,摧毁敌伪组织。随后,东、西部地分委都根据地委决定,向各县作了具体部署,领导群众坚持地区;各主力团相继转移至热南、滦东,利用战斗空隙进行政治整军、配合热南反集家和开辟新区;留第十二团一部配合地方武装坚持基本区;同时组成多股武工队向三河、香河、宝坻、宁河、滦东、路南等敌区出击,开辟地区。
       由于八路军主力团及时转至外线,在日军重兵扫荡时,武装部队未受到大的损失,但地方工作遭到严重摧残。沿长城各县山区根据地被日军制造成“无人区”,平原基本区遭到严重“蚕食”,原基本区大部沦陷,民兵组织大部分瓦解,干部损失严重,地方武装和地方干部大部被迫退出基本区转至热南山地。基本区局势严峻。11月,冀东八路军与干部一部发起一次战役出击,由于日伪军的围追堵截与密集的封锁,未能返回基本区。
       在冀东一号作战期间,日军推动了伪军政的建设,在地方设立伪大乡,施行“联保联坐”,成年男女均发“良民证”,没有者按“通匪”论处。同时,日军强化了伪警察特务机构,广泛建立伪警察所,网罗叛徒流氓建立武装特务组织,在农村建立情报网,而在县级则建立“剿共委员会”,其下建立“反共自卫团”,配合日伪军清乡扫荡。这些残酷而严密的手段对基本区的抗日斗争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军队与干部隐蔽活动,掌握两面政权,施行两面政策,同时打击小股作恶多端的日伪军政人员,坚持下来的抗日军民在此等危急的情况下顽强坚持。
       为了应对日军的大扫荡,冀东八路军实行“敌进我进”的策略,调集主力部队与大批地方干部,向外线,向敌占区挺进,创造新的根据地与游击区,经过努力,共新开辟了北宁路南500余村庄;较大规模地开辟滦东,到43年初开辟村庄700余个;开辟凌青绥与热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及游击区,干部就地坚持,武工队性质的武装不断发展;开辟香河、武清、宝坻、宁河等地数百个村庄。
       1942年4月以来,日军连续三次集中数万兵力扫荡冀东基本区,妄图彻底摧毁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虽然基本区的大部分被“蚕食”,但是,冀东抗日军民,在浴血奋战中,却开辟了北宁路南、滦河以东、热北和凌青绥等广大游击区和香武宝、宁河等隐蔽游击区。到1942年底共新开辟了2000余村庄,抗日县政权已发展到11个,其中3个县跨长城内外,两个县完全建在伪满“国境”之内;冀东八路军总兵力从1942年初的7495余人,发展到8100人,其中主力部队5700人,有3个团,1个地区队。(本词条内容由浩瀚星之海提供)
Copyright © 2017-2018 WW2备忘录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33595023 位访客!